FMC

利未记 16:20-34

利未记 16:20-34

这羊要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,带到无人之地;那人要把羊送到旷野去。- 利未记 16:22

https://www.biblegateway.com/passage/?search=lev%2016%3A20-34&version=RCU17SS

会幕由三个区域组成。 外院中设有燔祭坛,用于献祭,以及铜洗濯盆,用于洗净。所有前来献祭的敬拜者都可以进入外院。第二个区域是帐幕内的“圣所”,被帘子隔开。陈设饼的桌子、七枝金灯台和香坛都安置在这里,只有祭司可以进入这个区域。接下来是至圣所,也称为“至圣的地方”,是会幕最深处的圣殿。约柜和其盖子施恩座就放在这里。厚重的幔子将圣所与至圣所分隔开来。在每年的七月初十日,只有一人——大祭司,才能进入神荣耀所在的至圣所。

那时大祭司必须脱下镶宝石的祭司衣服,沐浴洁净后,穿上朴素却圣洁的细麻衣。以色列百姓也要以严肃的态度参与这日子,刻苦己心,也就是禁食,并停止一切劳作,以此认同祭司为他们所做的代求与悔改。这是他们每年一次的提醒——提醒他们多么有罪,多么不配靠近神的圣洁。

当耶稣,我们的大祭司,也是那位为世人赎罪、一次献上永远有效的羔羊,在十字架上断气时,福音书记载至圣所前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(马太福音27:51)。这绝非人为之举,因为这幔子是厚重高大的布帘。这个撕裂的动作象征神与人之间障碍的除去,并不是因为神的圣洁标准降低了,而是因为耶稣已经借着祂的死与所流的宝血,完全满足了人得洁净的条件。如今,凡被祂宝血洗净的人,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,都可以坦然无惧地进入神的同在中。

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主日进入礼拜堂时,不再需要繁复的仪式来确保自己可以平安进入神的同在——因为我们已经披戴了基督的义,得以坦然无惧亲近施恩的宝座。我们能如此自由地敬拜,全然是因着耶稣所成就的救恩。

但我们是否常常把这自由当作理所当然?我们未曾好好预备自己。我们不是清醒地、满心期待地来见神,反而是疲惫匆忙地出现,或许是因为前一晚熬夜做些不重要的事。我们也常常穿戴不当,这里说的不只是外在的穿着,虽然外在也反映了我们内心的态度。敬拜的“正装”应是谦卑,而不是骄傲、炫耀或无奈顺服。我们也未真正从工作中安息,手机响个不停,世界的声音不断入侵,以致我们在仅仅一个半小时的敬拜时间里都无法专心。我们不愿禁食、不愿舍己地操练,也不愿事奉他人,却说:“周末了,我该好好犒赏自己!”

反思:
回顾上个主日我们来到教会的方式。相比以色列人那庄严敬畏的态度,再想到耶稣为我们所付上的代价,使我们能自由进到天父面前——在我们对待这个特权的方式上,神是否正在提醒我们该有的敬畏之心?

祷告:
亲爱的神,求你赦免我以随便和漫不经心的态度来到你的面前,无论是在每日与你的安静时间中,还是主日的敬拜中。帮助我在享受你透过耶稣宝血所赐的救恩和亲近中,也持守一颗敬畏的心。奉主耶稣宝贵的名祷告,阿们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