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翰福音 9:13-23
他对他们说:「祂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,我一洗,就看见了。」 – 约翰福音 9:15b
当生来失明的人被耶稣医治后,本应是让人喜乐和庆贺的时刻,却演变成法利赛人的盘问。在今天的经文中,我们看见两种回应:一种是信心的成长,另一种因恐惧被捆绑。这也让我们反思:当我们遇见“世界的光”(约9:5)时,我们会如何回应?
法利赛人无视神迹,更在乎人为的安息日规条。在他们的传统中,只有生命受到威胁时才可以在安息日行医,甚至和泥也被视为“劳作”,因此是被禁止的。在他们看来,耶稣违反了安息日的规条,所以不可能是从神而来的(16节)。
尽管面对法利赛人的盘问,这个被治好的盲人勇敢地作出宣告:“他是个先知”(17节)。他认定只有从神而来的人才能行出这样的神迹。他不仅肉眼重见光明,心灵的眼睛也逐渐被开启。随着他对耶稣认识的加深,他也越来越勇敢地为真理作见证。亲爱的弟兄姊妹,当神在我们生命中动工时,我们是否像这个蒙恩之人一样,勇敢地为主作见证?还是因为惧怕别人的眼光而退缩呢?
法利赛人对他的回答不满意,又去审问他的父母。他的父母承认他的确生来失明;如何得医治却不愿多说,只回答:“他已经是成人,你们问他吧”(21节)。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谨慎和退缩?22节解释说,法利赛人已经定下规矩,若有人宣认耶稣是基督,就会被赶出会堂。这不仅仅是失去敬拜的权利,更意味着被社会隔绝,甚至与亲友断绝来往。
惧怕使他们沉默。他们宁愿选择自保,也不愿公开承认神迹,甚至因而与刚得医治的儿子保持距离。这是多么遗憾啊!他们亲眼目睹了儿子得医治,却因为惧怕而失去了与儿子一同欢喜、荣耀神的机会。
亲爱的弟兄姊妹,我们是否也曾被恐惧捆绑而无法为信仰站稳立场?惧怕会使我们瘫痪——惧怕被拒绝、被嘲笑,或失去地位和利益。但主耶稣提醒我们:“那杀人身体但不能灭人灵魂的,不要怕他们。”(太10:28上)。若因惧怕而选择沉默,代价实在太大,因为我们将错失为真理见证、荣耀主名的机会。
反思:
当神在我们生命中动工时,我们是像蒙恩之人那样勇敢地作见证,还是像他的父母那样因惧怕而选择沉默?我们是否在意别人的看法,胜过神的真理?
祷告:
主耶稣,感谢祢是世界的光,照亮我们的心灵。求祢赐给我们勇气,使我们能在生命中见证祢的作为,即使在艰难或被误解时,也能站立得稳。帮助我们胜过惧怕,珍视祢的真理,胜过人的称许。愿我们的生命反映祢的荣耀,使更多人认识祢。奉主耶稣的名祷告,阿们。
当生来失明的人被耶稣医治后,本应是让人喜乐和庆贺的时刻,却演变成法利赛人的盘问。在今天的经文中,我们看见两种回应:一种是信心的成长,另一种因恐惧被捆绑。这也让我们反思:当我们遇见“世界的光”(约9:5)时,我们会如何回应?
法利赛人无视神迹,更在乎人为的安息日规条。在他们的传统中,只有生命受到威胁时才可以在安息日行医,甚至和泥也被视为“劳作”,因此是被禁止的。在他们看来,耶稣违反了安息日的规条,所以不可能是从神而来的(16节)。
尽管面对法利赛人的盘问,这个被治好的盲人勇敢地作出宣告:“他是个先知”(17节)。他认定只有从神而来的人才能行出这样的神迹。他不仅肉眼重见光明,心灵的眼睛也逐渐被开启。随着他对耶稣认识的加深,他也越来越勇敢地为真理作见证。亲爱的弟兄姊妹,当神在我们生命中动工时,我们是否像这个蒙恩之人一样,勇敢地为主作见证?还是因为惧怕别人的眼光而退缩呢?
法利赛人对他的回答不满意,又去审问他的父母。他的父母承认他的确生来失明;如何得医治却不愿多说,只回答:“他已经是成人,你们问他吧”(21节)。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谨慎和退缩?22节解释说,法利赛人已经定下规矩,若有人宣认耶稣是基督,就会被赶出会堂。这不仅仅是失去敬拜的权利,更意味着被社会隔绝,甚至与亲友断绝来往。
惧怕使他们沉默。他们宁愿选择自保,也不愿公开承认神迹,甚至因而与刚得医治的儿子保持距离。这是多么遗憾啊!他们亲眼目睹了儿子得医治,却因为惧怕而失去了与儿子一同欢喜、荣耀神的机会。
亲爱的弟兄姊妹,我们是否也曾被恐惧捆绑而无法为信仰站稳立场?惧怕会使我们瘫痪——惧怕被拒绝、被嘲笑,或失去地位和利益。但主耶稣提醒我们:“那杀人身体但不能灭人灵魂的,不要怕他们。”(太10:28上)。若因惧怕而选择沉默,代价实在太大,因为我们将错失为真理见证、荣耀主名的机会。
反思:
当神在我们生命中动工时,我们是像蒙恩之人那样勇敢地作见证,还是像他的父母那样因惧怕而选择沉默?我们是否在意别人的看法,胜过神的真理?
祷告:
主耶稣,感谢祢是世界的光,照亮我们的心灵。求祢赐给我们勇气,使我们能在生命中见证祢的作为,即使在艰难或被误解时,也能站立得稳。帮助我们胜过惧怕,珍视祢的真理,胜过人的称许。愿我们的生命反映祢的荣耀,使更多人认识祢。奉主耶稣的名祷告,阿们。